做父母是一个旅程

首页标题    齐家    做父母是一个旅程

 

文/杨郭玉珍 

 

 

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好,恨不得有一本教养秘籍,可以按图索骥,去培养成功的孩子。养育孩子,是不是像管理项目一样,有一系列KPI(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 业绩指标)可以评估呢?“获得人生的成功”和“在人生中获得成功”有何区别?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不一样,对于做父母这件事,成功不是一个目的地,用旅程作比喻更为贴切。

 

 

这个旅程是不停变化的,在不同的年龄阶段,教养子女有不同的重点。

 

0-6 岁,最重要的是管教,可以做什么,不可以做什么,是非黑白,都要明确的告诉他,家里父母“说了算”,孩子需要顺服父母的权威。

 

6-12 岁是一个训练的阶段,父母除了给孩子指令,还要教导他这样做背后的原因。比如,要等人到齐才吃饭,因为要尊重其他人;比如,时间应当怎样分配,为什么要先做重要的事;将背后的原则解释给他听,训练他在不同情况下应用这些原则。

 

理想状态下,13-19 岁是教练(coaching)的阶段,父母慢慢由一个教导、老师的角色,转化为一个生命教练,以前多是直接的指令、意见,现在转化为多些好奇心、同理心,用提问的方式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。

 

19岁以上,孩子已经独立,做父母完成了一个阶段性目标,你和孩子可以以朋友的关系相待,甚至成为彼此的生命教练。因为除了配偶或朋友,孩子也是和你相处时间最长的人,如果你们一直有良好的交流,他也是很能懂你的人,而且他们可以从年轻人的角度去启发你,给你意见,是非常难得的。比如我们家有“家庭会议”的传统,直到现在,如果我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重要的决定,也都会问问儿女的看法,也常常得到从他们而来的帮助。

 

 

孩子小的时候,我经常参加妈妈读书会,读很多教养书籍,尝试各种方法来帮助自己和孩子成长。相信看这本书的你,也一定想学到一招半式,用在自己的教养中。但我近来有个新的体会:做父母的过程,其实重点不在孩子。诚然,孩子长大、上了大学、找到了自己的方向,无论什么方法,我以终为始的达到了一些目标;但是孩子成长的绝大部分,都不是在你可控制的范围里,尤其是成人以后,他有自己的看法、愿景,有自己的选择,为人父母可以做的,唯有尽力和忠心。

 

记得我和先生结婚25周年时,孩子们给我们做了一个纪念短片,放了许多我们过往的相片,也包含了他们的心声。其中女儿写道:“妈妈,你知道吗?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,我看到其实你也是有些焦虑的,你为我做的很多决定,你也不能肯定自己做得对不对,但是我知道你已经尽力了,而且最重要的是:你爱我。”女儿的话让我十分欣慰,也让我如释重负。我自认为已经是一个很用心的妈妈了,但是可以控制的事还是非常有限。只是摸着石头过河,凭着自己的一些价值观,朝着那个方向、尽了心力去做。

 

我的很多做法未必能应用在你的家里,但有一点可以把握的,就是爱你的孩子,无条件的爱他,尽心尽力。反观我自己父母那一代,他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培养孩子,也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,但我很感恩,在那个年代,他们已经尽力了。

 

 

如果我不是为人父母,我的责任感不会这么强。一个人生活,或者夫妇两人,互相迁就一下,基本可以随心所欲。而有了子女,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鞭策自己,成为一个更好的人。我到现在这个人生阶段,都仍然想要继续努力,仍然有很强的动力往前走,追求自己的梦想,做子女的榜样。

 

在做父母这个旅程上你一路都可以很精彩,因为直到去世那一日,他们都会看着你。你教养子女的任务虽然已经完成,而你给他们的影响却会延续,这会促使你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。

 

有子女的人,好像再活一次,再过一次童年,再年轻一次。虽然那个并不是你,你可控制的范围很小,但你可以和他们一起经历、一起面对各个人生阶段。他们人生中发生不同的事,这些事又会刺激你,你的生命经验会丰富很多。这是一个充满历险、刺激、和乐趣的旅程,你的生命没有停滞在一个地方,而是跟着子女长大,跟着下一代的繁衍,不断有更新,无穷的乐趣。

 

踏上这个旅程,不在乎走得有多快,不在乎前面是阳关道还是独木桥,它甚至没有终点,在乎的是你和你的孩子能否一路同行,是否在爱的关系里,共渡高山和低谷,去享受一路上美好的风景。

 

 ​​​​​​

2019-06-01